在我们还不太清楚1.0和2.0是怎么一回事儿的时候,智能家居3.0的概念就来了。至于这个概念起于何时,由谁提出,没有准确的说法,个人首次看到应该是一年多以前的2014年4月。
当时,国内一家软件服务商(不是智能家居厂商)开了一场媒体沟通会,称他们的设备是智能家居3.0,个人不明觉厉。之后,智能家居3.0的概念开始受到关注,网上还有专门的文章对其分析,如智能家居进化史从1.0到3.0时代的跨越等。
再接着,不少智能家居相关企业开始频繁提及智能家居3.0,让智能家居3.0司空见惯了,但大众却更加云里雾里,鲜知所以。智能家居3.0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处于智能家居3.0时代吗?我们离智能家居3.0究竟又有多远呢?这些都是问题。
准确理解智能家居
智能是抽象的,家居是抽象的,以致智能家居理解起来也令人特别吃力,从字面看甚至根本不知其为何物,无法顾名思义。不过,想理解智能家居3.0,智能家居这一关是必须要过的。至于如何准确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百科定义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 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看了这种解释,不知有多少人醍醐灌顶,反正我是更懵。
2.系统论观点
从系统化的观点出发,智能家居被认为是,包括控制中枢、节点设备、软件应用和通信技术等在内的整个系统,控制中枢是一种类电脑主机的设备,如家庭网关等,节点设备则包括智能化的开关、插座、摄像头等,软件应用就是手机APP,通信技术是类似WiFi的通信标准。这种认识让人对智能家居有点眉目了,但还是禁不住想问:智能家居到底是什么?
3.物化理解
很多事情让人难以消化,通常不是我们知道的太少,就是我们想得太复杂。想得简单一些,智能家居其实也就是家居设备的智能化,包括智能开关、智能插座、智能门锁、智能窗帘、智能家电、智能温控器等之类。不过,这点更容易让大众理解的智能家居概念,却会引起行家的反感,因为可以说这些设备是智能家居,但不能说智能家居是这些设备,两者根本不等价。
4.个人认识
上面的几种说法都是有道理的,都能说明智能家居将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定的分量,但不够准确。在个人看来,智能家居是涉及智能开关、插座、摄像头、传感器等家用设备的系统,也能够提高家庭的安全性、舒适度,方便我们的生活,但还要考虑智能化程度高低,考虑设备所拥有的功能及功能触发的形式,即目前所说的智能家居的系统功能和交互方式。由于智能家居3.0是阶段性的表述,所以功能和交互形式对准确把握它至关重要。
眼下智能家居的功能和交互方式
抛开个别产品的特殊性,如智能摄像机的双向对讲、实时监控等,从整体上来看,目前智能家居整体上主要有以下功能:
1.定时:与闹钟设定类似,到设定时间时,设备会自动切换到所设置的状态,如设置灯泡A晚上7点打开,如果不出现意外,灯泡A每个晚上7点都会准时打开。
2.远程:借助手机、平板、手表等移动终端远程控制,可以简单理解为家庭遥控的加强版,二者的区别在于,遥控有距离限制,没有网络限制,而远程控制没有距离限制却要依赖于互联网。
3.联动:以例子来说,就是我们在打开锁的时候,可以实现家中某个灯泡运行状态的变化,但其前提是,我们的智能门锁要与相应的灯泡进行“捆绑”。显然,这种功能实际上是线上呈现,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只不过,间隔比较短而已。
4.场景:有别于日常生活场景,而是多种设备状态一键管理的快捷方式,如一键关闭家中所有的电器,一键打开所有的灯泡等。可见,这里的场景类似是,多种设备放置的一个容器,而我们可以对容器中的设备进行一次性管理。
5. ifttt:ifttt本是一个联系各种社交网页的服务网站,意思“if this then that(如果这样,那么就那样)”,支持用户设定不同社交账号之间的关系,来实现快餐式社交。例如,如果在Facebook上传一张图片,那么在Twitter上会得到分享等。如今,这种功能被更为复杂地利用到了智能家居中,并充分考虑了时间、空间、实时环境等条件,实质上类似于定时+联动+场景的并用,类似于国内知名企业Wulian(物联传感)智能家居系统的管家功能。
6.学习记忆:依赖于人们规律的生活,对有规律性的设置进行学习记忆,并提供一定的解决方案,典型的代表的Nest的恒温器。人们使用一段时间后,这款产品可以自动记忆人们通常打开设备的时间和所需要的温度,并进行自动相应操作。
关于智能家居的交互方式则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本地端,即传统控制方式,不作过多解释。
2.移动端,包括上面所说的手机、手表、平板、戒指、手环等,这种控制方式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保证网络连接,可随时随地,或远程或近程控制家中的设备。
3.语音,主要两种方式:一是间接语音,利用移动端的语音功能;二是直接语音,直接作用于内置语音模块的设备。
4.手势,一般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来实现,类似于通过摄像头录制动作并在快速分析后加以响应,在体感游戏中尤为常见。在智能家居中,简化的手势控制,只是依靠红外感应原理来实现,但要求距离较近,且只能控制开关和状态切换。
5.意念,这种方式听起很玄乎,目前主要是通过头戴设备间接来实现,原理大致为戴在头部的传感器测量出脑电波,而与传感器相连接的微型电脑向家电等智能设备发出信号使之运行或关闭。不过,这种方式概念大于实际,不太成熟。
6.全息(增强现实),通过全息(增强现实)来实现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是个人认为最炫的一种方式,能够利用空中形象进行开关灯、电器等,想一想就让人兴奋。不过,这种技术和交互方式虽然在科幻电影(《钢铁侠》、《她》等)中不值得一提,但在实际生活中多用于键盘、投影,在智能家居还算是典型的黑科技,实际应用有限。
7.其他,其他方面还有很多控制方式在智能家居领域得以应用,不过基本都是局部使用,如指纹、面部、眼球、刷卡方式等一般只用于门禁系统中,进行身份验证。
智能家居发展的几个层次
给智能家居划分发展阶段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有没有权威性、能不能让人信服是其次,关键是容易产生错误引导,不利于行业发展。不过,我们可以根据相关的技术、功能、交互体验和发展历史等,对智能家居进行一个大致的层次划分。
1.家庭自动化,这是智能家居的基础和雏形。从定义上来看,家庭自动化是利用微处理电子技术,来集成或控制家中的电子电器产品或系统,与智能家居有一定的重合度,早期甚至等同于智能家居。不过,在万物互联的今天,随着各项技术发展和应用,家庭自动化已基本成为了一个相对陈旧的概念。
2.相互联接,这被公认为是智能家居的第一个层次,也是实践应用金字塔的最底层。这里的联接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设备之间的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系统,另一种是设备与互联网的联接。这个层面的智能家居基本要求是相互联接,并能进行APP控制,目前一些将WiFi模块植入家电使家电能够上网的做法是最典型的例子,而一些只能利用手机APP控制的智能插座也属于此类。
3.得益于各类传感器的应用,第二层次的智能家居具备了感知探测功能。相较于上一个层次,智能家居在功能上有了明显的改进,不但能够联网,还具备了一些“感觉”。不过,这种“感觉”只是机械化的感知,并且大多只针对于家庭环境。例如,实时感知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探测室内人体活动,检测门窗开关状态等。另外,除了手机APP外,语音、手势等也开始应用于智能家居的控制。
4.开始具备简单的人智,如学习、记忆和判断等,引入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单从功能上来看,早在去年年初被Google32亿美金收购的Nest算是一例。Nest恒温器具有学习能力,用户每一次在某个时间设定了某个温度,它都会记录一次,然后经过一周的时间,它就能学习和记住用户的日常作息习惯和温度喜好,并且会利用算法自动生成一个设置方案。此时的智能家居最大特点是,不再停留在感知环境层面,而是开始感知用户需求,同时具备了一定的主动性,使用户诉出需求的复杂度大大降低。
5.用户需求的自动满足,交互方式比较丰富。曾有国外人士认为,真正的智能家居就是要尽量减少人的参与,能够根据用户家庭的实际环境、生活习惯、兴趣爱好、身体状况等来满足用户需求,我们所说的第四层次的智能家居与这种说法相似,也就是“所想即所得”。不过,这一层次智能家居虽然更加具有“主观能动性”,与我们的交互频率可能也会降低,但交互方式并没有消失,而是更加丰富,更有趣,如我们可以利用AR技术管理家中的设备或塑造特定的氛围等。当然,对于此类智能家居而言,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今天看来还相当高级的技术只能算是最基本的技术。
6.品质生活管家,“所想未必所得”。这与前面所说的并不矛盾,一般情况下,能够“随心所得”是智能家居非常理想的情况,但我们的一些习惯或想法并不能保证总是对我们是有益的,所以这一层次的智能家居应该能够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具有“违背”我们一些意愿的能力。换言之,这种智能家居不但能够满足我们很多需求,而且能够像朋友一样,给我们提供更加科学的建议,甚至阻止我们一些不合理的要求。
我们离智能家居3.0还有多远
回到智能家居3.0上来。关于智能家居3.0,目前相关的说法实际上大概有下面几种:
——物联网时代产物,能够实现“物物对话”,功能方面类似多种逻辑条件并用的联动功能;
——更加注重系统平台,强调各种家居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懂以及互控,不但有感知、学习、探测能力,还有分析、判断、反馈功能,能根据用户的年龄阶层、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以及住宅环境等基本信息,精准呈现有针对性的内容;
——除了自我学习、远程控制等方面外,还具有兼容性、安全性、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
——以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智能平板、智能电视作为交互中心,采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全面整合影音娱乐、智能家居、互动游戏产品;
——3.0阶段加入了更多的人工智能技术,例如可以做人脸识别,能够自动感知是大人还是小孩,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室内温度等。
通过综合比较,智能家居的第二至第三层次之间就相当于业内目前所提到的最高阶的智能家居3.0:能够相互联接,具备感知、探测和一定的学习功能,并出现了手机、手表、指纹、语音等多种控制方式。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已经进入智能家居3.0时代?
从商家的角度来看,“能够相互联接,具备感知……”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但考虑到技术能力的不均衡,也不是所有厂商能够实现,所以很难说已经进入智能家居3.0时代。事实上,除了个别商家以外,很多基本停留在智能家居的第二层次,甚至不少刚从第一层次起步,只能做到手机控制智能插座或为家电商植入WiFi模块等,整体水平离3.0还有不小的差距。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智能家居整体的普及度和使用率不高,甚至很多家庭根本就不了解智能家居,心中更没1.0和2.0的概念,谈进入智能家居时代都是“奢望”,更不要说智能家居3.0了。相比来看,消费者比智能家居商家离智能家居3.0更远,1.0的手机远程控制或许是当下大多数用户所处的智能家居阶段。
讲在最后
总的来说,智能家居3.0只是一个概念,几乎与1.0和2.0同时出现,相关的说法也主要传播于一些智能家居厂商之间,且基本都有不同的解释,不存在权威性。当然,智能家居3.0代表了智能家居的一种发展高度,即便未必能够诠释整体水平,也不是所有厂商和用户所能够碰触的。当然,要达到这个高度,首先还是要依赖智能家居整体的推进。
智能家居是一个大的趋势,普及的那一天迟早会到来,让大众家庭生活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高效。目前,市场已经逐渐被炒热,但对于大部分消费者而言,距离智能家居还有一段距离。相关数据表明,国内市场智能冰箱、智能空调、智能洗衣机渗透率仅为个位数,近90%的家庭拥有的互联网设备只是电脑、手机或平板。至于所谓的3.0,我们或许还需要给智能家居更多一些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