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强调,真正的智能家居应该是高度自动化的、具备场景化的家电家居联动控制系统,不需要用户打开手机指指点点就可以自动侦测用户预先设定的场景程序进行电气操作
简单的说,智能家居的操作应该是高度智能化的、高度“傻瓜化”的。但显然,现在的智能家居还达不到这个标准。
尽管智能家居概念在业内已经热炒一段时间了,但在实际用户中却一直没有出现大批用户蜂拥“智能家居产品”的情景,这和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当年推出的情况可谓大相径庭。为什么呢?其实认为问题出在体验上。
一、产品互联性
某企业的一位研发负责人曾经表示,智能家居”外冷内热“的情况是因为目前的体验水平还远未达到用户心中对智能家居的预期。这句话说的很实在,无论是科幻片里的场景,还是各个智能家居厂家描绘的场景,都放大了目前的产品体验,而在实际操作中,用户会发现首先需要面对的恐怕就是智能家居产品间的兼容问题。
理论上,家中需要用电的产品都有可能智能化,但如此多产品间如何互联协调就成了重大问题。因此,才有了像苹果HomeKit、海尔U+、京东微联这样的智能产品平台,让更多产品可以通过统一方法互联,不再局限于同一品牌产品。
二、产品控制性
电器是需要人工控制的,而目前的智能家居产品普遍采用手机控制或语音控制、少数产品还支持手势控制。手机控制的好处是消费者不需要再使用七八个遥控器分别控制各个电器了,由一部智能手机控制多个电器的方法,在家以外的地方进行远程操作无疑是方便的。
但如果在家里,手机操作有时候反而会有点画蛇添足,如果一台空气净化器在家里只需要走过去按一下就好,为什么还要打开手机,翻出APP进行操作呢?
其实,在家里使用手机遥控与其说是智能家居,倒不如说是将多个遥控器整合成了一个“遥控器”。因此我们相信,手机控制的智能家居只是未来产品的“过渡方案”。
三、识别率问题
再来看其他遥控方式,语音和手势识别。这两种方式都有一个共同问题,就是识别率,语音控制对室内噪音要求较高,而手势识别对环境光线也有一定要求。如果无法解决这两个条件限制,就会看到用户在家里一直大吼大叫,或者站在某个电器面前无奈的不断挥手……
当然,以现在的技术水平一时还无法让这些电器拥有可以自主判断运行场景的能力,仍然需要用户自行设定运行方法。
正如现在再智能的洗衣机也需要用户走过去放衣服、晾衣服,再智能的冰箱也还是要亲自拿取食材,这些使用中“最后一步”的问题也正是让很多用户觉得智能家居的体验“华而不实”的重要原因。
就像智能机器人虽然可以让用户进行各种各样的远程操作,甚至可以语音控制查询各种信息,但目前仍然不能帮助消费拿取物品、收拾屋子,也不能自主判断每个家庭成员的个人习惯。
智能机器人的推出,是智能家居在集中控制方面的又一个尝试,显然,目前的智能机器人不会是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最终形态,而整个智能家居产业也还处在初级阶段,但有尝试总是好事,也需要更多厂家加入进来一起共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