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雄混战的智能家居里,从国内可以看见的是,做平台在讲开放合作,做系统的在讲前装市场,做单品的在讲用户体验功能需求,做云平台的在讲大数据分析。
然而目前,并没有听说哪个智能家居厂商赚了大钱,知道前方是一片亿万级市场,目前的发展却形同一群人互相捆着脚在跑步,垮了进来就不好轻易出去。因此今年听到做智能家居的声音从单品爆品越来越多的变成了解决方案,平台,和系统。而一些单品的厂商居然还推出一些个不疼不痒的产品等着众筹一展拳脚的做法也一定遭受不少的吐槽了。
对啊,要不然还能怎么做,想在未来的大市场里占一寸土地,不摸鱼浑水的占好位置怎能行?不过近来看到了智能家居巨头的战略布局频频受阻,中小型智能家居企业明白在巨头的背影下发展不是方向,说自己是时代领先者太浮夸,改变世界的段子太不接地气,最终要落实到过得硬的产品上。
大而全的平台巨头并不是万能的,“小而美”的中小型玩家仍然有机会。
首先,目前智能家居产品的市场策略主要有4种:
第一类:系统。像海尔u Home或者美国的Control 4这样的整体智能家居系统,通过物理布线或Zigbee等无线通讯方式把兼容的照明,影音,安防电子设备连接到一个中控系统实现统一控制。这种整体方案功能完整,用户体验统一,但需要专业的安装,而且价格不菲。国内厂家一般选择跟房地产开发商合作,主打前装市场,但是普及速度比较慢。
第二类,平台。国际一线的家电企业先制定一套软件协议先把自家产品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平台,然后通过协议的开放让其他厂家的产品加入其生态系统。三星的Smart Home和海尔的U+智慧家庭操作系统都是这个理念。三星是从强势的电视和手机方面切入,海尔则凭着白色家电的领先优势入场。
第三类是以路由器/网关方式切入,用取代路由器这样的普及性产品来降低进入家庭的门槛,占领家庭的数据入口,然后逐渐整合其他产品。最近市面上智能路由器的玩家不少。小米更是高调地用小米智能家居样板间来展示小米路由器的整合能力。
这三类走的是平台思维,门槛高而且周期长。大多数创业团队和厂家选择的是第四种策略:单品。把单一功能的产品做到极致,单点突破进入家庭,然后逐渐扩展产品线,尝试整合其他产品。Nest(Google收购前),Dropcam,Belkin We Mo,Smart things,Hue,墨迹天气,幻腾智能,博联,以及大多数的家电企业和智能硬件创客都是走的这个产品方向。
看清市场局势,即使时机未到,也比别人走的清楚明白。所以本文我们探讨一下,从分析智能家居巨头的动作来看,能给不同策略的中小型玩家带来什么样的助攻?
谷歌:战略助攻
“这个时代是我大谷歌的!”
[适用对象:系统,平台,单品]
谷歌,一个可以代表科技方向的神秘企业,它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全球人的视线。因此,他的战略布局可以当做是一个标杆,当然,他“搞砸”的活儿也是一个个案例,供行业人士鉴赏。
不过,它在智能家居的路上真是走的坑坑洼洼。谷歌收购Nest两年来,名义上正式进军智能家居,实际上却是花大钱买了一个大炸弹(脾气太不好了),折腾死这可怜的部门了。况且谷歌试图以Nest在智能家居界大展宏图的尝试并不顺利,甚至被Nest高价收购的Dropcam团队也觉得自己踩了一个大坑,员工纷纷离职。
这颗大炸弹很大一部分根源来自于Nest Labs CEO托尼?法德尔这位光头大叔,据说这位大叔管理风格可是有够粗暴,吓跑了公司的宝宝们。
一位自称是Nest工程师的网友在Reddit上发帖称该公司“必死无疑”。该网友为我们描绘了一幅Nest公司内部的混乱景象:“员工们会在角落处睡着,在洗手间里哭泣。那些资深工程师都能知道这种气氛是不对的,我们只能努力去弥补一般员工的能力空缺。”这篇文章的真实性我们无从考证,但它的确在网络上传播开来,为Nest带来了相当的负面影响。
于是,当6月6日早间传来这位大叔卸任CEO一职的消息后,Nest内部可算是安静了下来。不过翻来覆去折腾后,Nest的未来依然令人担忧。
最后没有办法,谷歌亲自上阵,在今年的GoogleI/O大会上发布了Google Home智能音箱,希望围绕Google Home这个极具战略的意义的智能家居入口,打造一个新的智能家居生态。
绕来绕去,无论是Nest还是Google Home,都是野心勃勃的谷歌给自己铺设的一条独有的路,不需要你帮助我什么,你用我的产品就好。因此,谷歌对于国内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向往的对象,是一个可以追随和借鉴的王者。
亚马逊:语音技术助攻
“做语音,我们是认真的”
亚马逊的野心点在于:他和谷歌一样,以智能音箱为切入口出发,造了一个Echo。不过,这个语音技术并非说着玩的。
提及语音识别技术,业内恐怕首先想到是苹果的Siri、谷歌的Google Now和微软的Cortana,至少在Echo热销之前,这些巨头在语音识别上的名气和曝光度要远远高于亚马逊。
而实际上,Amazon的语音技术在2011年就已经起步,并进行了疯狂的收购之路:
2011年:收购语音识别公司Yap,主要提供语音转换文本的服务。
2012年,收购了语音技术公司Evi,继续加强语音识别在商品搜索方面的应用。
2013年,收购语音技术公司Ivona Software,Ivona是一家波兰公司,主要做文本语音转换。虽然使用了一些来自于收购的Ivona等初创公司的技术,但Echo涉及的大多数技术均由亚马逊技术人员自主开发。这其中就包括了能够在10英尺甚至更远的地方分辩声音的麦克风阵列技术。
由此不难看出,亚马逊很早就已经通过并购与自研的方式进入到语音识别领域,只是此前相当低调而已,更为关键的是,其拥有自己语音识别的核心技术——采用了非线性排列的远程麦克风阵列(7个麦克风)。这使得相比Siri、Google Now、Cortana这些存在于手机的语音助手,Echo最大的优势还在于它超强的听力。
亚马逊的Echo获得了巨大成功,随后在整个科技行业引发了模仿的热潮,三星电子、谷歌都已经推出了家庭联网语音工具(也被称之为“智能音响”)。有媒体认为,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相比,一个能够听懂家庭成员对话的设备,将是一个更加理想的智能家居控制设备。比如与其在手机上打开专用的APP,进行各种选项设置,家庭成员只需要朝着一个智能音箱喊一声“请关窗户”即可。
虽然我们目前不能确定亚马逊Echo未来究竟能否成为未来智能家居的真正入口,但是语音交互确实是人机交互最自然的方式,实力都不容小视。
因此,语音识别方向抱好这条大腿,中小型企业可以在智能家居技术层面上少走很多弯路。
苹果:平台助攻
“虽然我的要求很高,但你们要爱我”
[适用对象:单品]
提问:“如果你家的智能家居都是苹果的产品会是什么样子的?”
有人说:“来一个电话,全家的家电都响了起来。”
众所周知,苹果的Home Kit可是出了名的难搞,认证时间太长,为了符合苹果的标准还要花费好大的力气。据报道,苹果早期的硬件伙伴,比如Lutron、August、Ecobee,为了符合苹果的标准,被迫使用苹果批准的外部芯片,重新开发设计了新产品。
标准高,自然可靠性和稳定性也高,用户体验更加统一,况且国内这么多苹果粉,如果一部手机解决智能家居问题,自然会受到不少热捧。不过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智能硬件厂商本来就不多,还被苹果的高标准吓踉跄了好几步,给厂商一种“逼迫花花公子立即结婚担任起家庭责任”的感觉,导致苹果第三方合作设备数量稀少,同时亚马逊的Echo的成功也给苹果带来了不少压力。
当然,为了能够提高智能家居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用户体验,那么在外部硬件认证过程中花费更多时间,无可厚非,我们依然爱这种偏执的苹果。这种战略也能对苹果长期的智能家居发展有利。
苹果的设想是,希望通过一个比较开放的模式来吸引这些单品硬件厂家与其对接。除了提供完善的协议,通用数据库和庞大的iOS用户群,还引入了第三方开发者,使其为厂家产品所用,给不同场景的应用提供软件支持。
于是,文章前面提到的有能力和野心操作前三种平台模式的玩家局面就有点尴尬。那些在硬件产品上和苹果没有直接竞争产品的企业,倒是可以尽量与苹果Home Kit兼容。而三星,小米这些定位和苹果类似的平台的发展必然会使市场形成多个具有规模的智能家居平台同时存在的群雄割据局面,给希望能与这些平台同时兼容的硬件厂家带来非常高的研发和维护成本。
从目前这几大巨头的状况来看,各自的形式如何?
目前,谷歌、亚马逊、苹果都已经进入了智能家居市场,而衡量一个平台是否成功,最重要的指标是合作的第三方家居硬件厂商的数量。在这其中,苹果的数据不容乐观,远远落后于对手。
在苹果网站,Home Kit相关资料显示苹果到目前为止只有16家硬件伙伴(实际上是17家,包括智能锁制造商August,但是苹果并未更新网站),两年当中发展了16家,这一成绩并不理想。
作为对比,谷歌旗下的Nest平台已经拥有70家硬件伙伴,亚马逊的Alexa语音助手也已经获得了将近40多家智能家居相关的硬件伙伴。几乎是在和苹果相同的时间里,谷歌和亚马逊获得了更多智能家居硬件伙伴的支持。
另外,隶属于韩国三星电子的智能家居平台Smart Things,硬件伙伴数量也远远超过苹果。
看一下,巨头都个字占了多少个小房子:
在即将举行的苹果全球开发大会上,苹果是否会重新介绍智能家居的进展,以及是否会证实媒体所谓“对外部硬件伙伴开放Siri接口”,将值得关注。也有传言称,苹果也被亚马逊的Echo所动,决定开发类似的产品。另外,苹果也会学习亚马逊语音助手Alexa的模式,对第三方厂商开放Siri工具,如果传言变成现实,果粉用户将能够通过Siri,操控外部家居设备。(不过依然难搞)
一个中小型玩家的翻身案例:
今年4月,谷歌Nest竞争对手、犹他州智能家居厂商Vivint日前在首轮融资中获得1亿美元的风险投资。与谷歌、三星建立大平台的思维不同,Vivint围绕自家的智能可视门铃建立起了小生态。Vivint除了销售自家的智能可使门铃外,还销售nest恒温器和亚马逊的Echo。Vivint更多地将自己视为智能家居服务公司,而非产品制造商。只要支付54美元的月服务费(起始标准),Vivint就会派出一支专业的团队帮用户安装智能家居用品,包括智能灯泡、恒温器和门锁等,并通过Vivint的Sky应用来控制这一切。由此可见,Vivint不是追求大而全的平台,而是在保障用户服务和体验的前提下,建立起了小而美的生态。
中小玩家在这个局中,除了借鉴巨头方向,抱巨头大腿,深造自己的单品,继续做爆品的梦也未尝不可。如果认准了智能家居方向,就沉下心来思考,不要盲目的被市场追赶,从而做一些无意义的产品了了收场,破坏感情消磨信任还浪费资源。多些匠心精神,少些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