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趋势 > 正文

中国版“无人驾驶”规范要来了?

2016年07月28日 产业趋势 ⁄ 共 1121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近日,有媒体援引工信部官员的表态称,“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技术路线图”研究已基本完成,准备于8月对外发布。该路线图描绘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所需的关键核心技术及发展路径。

该消息释放以后被业界解读为国家“无人驾驶”标准顶层设计即将完成的信号。“外界说智能网联汽车的标准制定完成是不准确的。智能网联汽车是一个很大的技术范畴,标准也是一系列标准构成的体系。现在制定完成的,是这一标准体系的框架,不是其中的细则。”上述知情人士透露。该标准体系的公开时间尚不明确。

据了解,国家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总体规划始于2014年10月。当时,工信部委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协会、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汽标委”)分工展开研究。其中,中国汽车工程协会负责技术路线图的制定;而汽标委则负责标准体系的规划。

智能网联汽车的范畴包含了现在汽车界大热的“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的概念。目前负责标准体系规划的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经成立了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标准工作组。

知情人士称,前段时间,汽标委组织开展了对汽车及相关行业的国家层面及部门法律法规的梳理,目前这一工作基本完成。接下里的任务是首先分析过去这些法律法规对ADAS及自动驾驶可能产生的制约。随后,会在国家允许的情况下,对ADAS在特定范围、特定区域内进行验证。此外,自动驾驶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使用的公共道路管理文件,也正由汽标委牵头开展。

据了解,该标准体系框架包括基础、通用规范、产品与技术应用、相关标准四个主要部分。其中基础和通用规范涉及到网联化共性的基础标准;产品与技术应用涉及到具体的设计标准,是该框架的主干部分,包含:信息采集、决策报警、车辆的控制等方面的细则。而相关标准则涉及到信息交互、通讯协议、接连接口等。在标准框架的资料中,有一条标准的制定原则指出:“以软硬件接口、协议、平台、安全等共性基础标准为重点,尽量避免对技术、商业方案限制。”

业界曾表达过对制定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的担忧,认为智能网联汽车是新兴事物,技术发展还不成熟,过早形成标准反而会对技术进步形成限制。持这一观点的包括行业内的专家,但更多的则是参与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研究并期望实现商业化的制造企业。

“我们接到这个任务第一个工作,就是到上海、北京与当地的信息产业、包括互联网产业相关骨干企业进行了沟通和交流。”一位参与了标准规划的工作人员在6月上海举办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法规研讨会上说。

“首要原则是立足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情况,并且考虑未来的发展趋势。避免制定不合适的技术制约技术和产业的发展,首先工作重点应该放到共性的基础标准上,尽量避免对一些实现特定功能具体的技术方案作出限制。”该工作人员表示。

抱歉!评论已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