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通告 > 正文

发改委:新智慧城市评价指标近期出台

2016年11月14日 通知通告 ⁄ 共 1459字 ⁄ 字号 评论关闭

在此次智慧城市创新大会上,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巡视员王娜表示,按照2016年、2018年的工作分工的部署,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等共同研究制定了新型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近期出台,同时相应的对于地方的智慧城市评价工作也会展开。
  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上海的一个路口电线杆上装了几十个探头,但是城市拥堵依然存在。我国开始智慧城市的探索已经8年了,可是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
  11月11日,在由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创新大会上,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单志广表达了上述担忧。
  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李铁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智慧城市发展中呈现的碎片化现象,也是智慧城市发展的一个阶段,未来需要走向系统集成融合。”
  智慧城市需从碎片化走向系统融合
  当前智慧城市热潮正劲,据单志广粗略统计,全国有597个城市提出了与智慧城市相关的试点或规划。
  “回顾我们过去8年的智慧城市的探索,一开始以大型城市,以城市信息化为主要的方式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我个人的观点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智慧城市有很多的愿景,但是体验还是非常不足的。”单志广说。
  之所以智慧城市成效不大,在单志广看来,主要原因在于碎片化的问题,智能化不够的问题,以及过去的信息孤岛没有融合的问题。
  对于智慧城市的碎片化现象,李铁也有同感。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及,比如一个企业,即使把自己的数据以智能化方式接入互联网,也不算完全实现了智慧城市,因为还没有和其他城市、其他社区有机地结合起来。
  “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家居都是智慧城市的题中之意,但这些项目都是分散在不同的企业。未来的智慧城市不是这样,所有的项目都尽可能集中在一个平台上,通过智慧中心来运转。” 李铁说。
  尽管李铁指出了推进智慧城市过程中的碎片化现象,但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解释,碎片化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必经阶段,因为不同的智慧项目都是由不同的企业来实现。
  在李铁看来,在我国推进智慧城市中由于政府主导性较强,每个企业都把自己说成建设智慧城市的代表,并向地方政府兜售自己的方案。 “这样一来单个企业为城市设计的智慧方案只会放大企业自身的利益。”李铁说。
  要应对碎片化,就要把这些碎片像“拼图”一样衔接在一起。在李铁看来,光靠政府的作用还不能完成拼图,主要还是应该发挥企业的主动性,实现跨界合作,既包括IT企业,也包括房地产企业,可以跨界合作,实现智慧项目从碎片化走向系统融合。
  对此,单志广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智慧的本质还是要源自于数据融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智能服务。智慧城市核心是要解决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跨系统、跨业务的硬骨头,构建全流程、全覆盖、全模式、全响应的智能化管理与服务系统。
  多部门将开展智慧城市评价工作
  除了业界倡议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跨界融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注意到,在政府层面,则在推进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
  在此次智慧城市创新大会上,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巡视员王娜表示,按照2016年、2018年的工作分工的部署,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等共同研究制定了新型智慧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近期出台,同时相应的对于地方的智慧城市评价工作也会展开。
  “以评价指标为引导,凝聚建设共识,明确建设重点,摸清建设现状,引导建设方向,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面向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层级的城市,打造新型智慧城市的样板。”王娜说。

抱歉!评论已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