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悄然走到尾声。这一年里,基于市场经济变化及产业环境的调整状况,各行业均迎来了不同程度的转型现象,其中家电产业作为最贴近用户生活的特殊行业之一,在品牌差异化、市场格局重构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最为明显,尤其是发生在2016年的白电市场整体转型的局面,更可堪称整个行业的风向标。
这是因为家电产业的变化、影响与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有序和良好的市场转型过程中,良好的市场变革情况有利于消费者提升更优质的居家体验。另外,家电市场的转型和变革对于促进和激活新的市场竞争、以及推进新的产业创新和变革方向,同样有着一定程度的开创意义。
那么,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里,家电产业发生了怎样的转型和重构事件呢?
日系家电节节败退,行业迎重组局面
2016年对于很多产业来说都是一个不平凡之年,在家电领域里,能引发整个产业关注的焦点,除了一如既往的产品创新和体验优化外,整个家电产业迎来重组结局亦是其中代表。
在产品创新和体验优化方面,有一定市场份额和代表性的企业均保持了不同规模和程度的推进。比如海尔和三星两家企业,都分别在产品方面推进和优化了新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在不同程度地提升消费者体验的同时,也间接地推动行业迈入一个新的里程碑。除此之外,整个市场基于竞争和发展的原因,出现了让人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的充足现象。
充足现象的变化较为明显,具体体现为日系厂商的节节败退。
2016年,海信收购了夏普的美洲电视机相关业务,而另一家老牌电视厂商三洋则被长虹所接手,昔日王者索尼和松下虽然还在延续相关业务,但早已深陷巨额亏损泥潭的它们在中国市场上的知名度,恐怕已经一去千里。从当前市场局面来看,中国家电市场中的电视领域已经不再和日系厂商有关系,三星、LG等为代表的韩系品牌和国内主打互联网概念的电视品牌,从此成为中国电视市场的成员。
三星等韩系电视主打品质,国内电视品牌主打互联网概念,二者的定位和目标用户群体不同,因而未来有望在市场上催生新的市场壮景,重新组建新的产业格局。
冰箱新能效标准出台,市场迎重构现象
2016年的另一件行业大事是“冰箱新一级能效标准”的正式出台。
2016年10月1日起,新修订的《家用电冰箱耗电量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强制性能效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施行超过7年的2008年版能效标准退出历史舞台。
根据权威媒体和行业专家的解读,2016年出台的“冰箱新一级能效标准”将以“节电省钱、低耗环保”为产业发展方向,其中对“老一级”在能耗方面的要求提升到了新的标准。从新标准的详细内容来看,这意味着市场上大多不符标准的产品将被淘汰,而符合实际景况的新产品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力新军。
这种新政推出引发的行业效应是巨大的,首要的体现便是不同厂家均推出符合这种新标准的家电类产品。
比如三星冰箱研发的金属匀冷却“黑科技”技术,即是通过在冰箱的冷藏室内壁采用金属材质的技术,使得其通过匀冷却板的方式实现高效蓄冷,继而通过金属传导实现冰箱内部均匀制冷的功能。这项技术带来的切实好处便是可让食物冷藏变得更高效、更快速,即便消费者经常开关门但其内部制冷几乎不受影响。与此功能类似的“黑科技”还有真空隔热材料技术,其原理是对保温层采用真空隔热技术设计材料,使得冰箱在保温适宜冷藏冷冻温度的同时还令冰箱内壁厚度更纤薄,以实现同等外观尺寸下更大内部空间的功能。
除了三星之外,其他家电也纷纷有所跟进。
这些厂商的迅速跟进对于家电行业有着巨大的示范意义,一方面带动了整个行业迅速迈入新标准时代,另一方面也使得这些厂商在发展过程中更注重创新和技术革新。
传统家电迎互联网,拥抱智能化成趋势
如果说此前的“智能家居”概念是停留在口号层面电话,那么2016年的家电产业则迎来了实实在在的互联网升级态势。
从媒体、行业动态和产业发展趋势等角度来看,均不难发现这种动态正在迅速推向现实——不管是大型家电品牌还是主打概念的互联网家居公司,拥抱并通过互联网连接人与家电产品,几乎成为2016年整个产业发展的共识。在当前,通过互联网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冰箱,随时随地查看冰箱内的食物,甚至可以在厨房中看电影、听音乐等等需求,早已经成为现实,这些所有原本只能在电脑上完成的事情,如今在家电产品身上同样可以实现。
三星品道智宴冰箱即是互联网化的代表,其通过21.5英寸全高清显示屏的输出方式,向用户提供清晰显示、触摸的交互功能,用户可通过该屏幕实现食物管理、智能互联、家庭交流等等需求,使得整个冰箱成为家庭互联网的中心。
类似的功能,也相继出现在微波炉、洗衣机等产品身上。家电互联网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正在成为一种现实。
在2016年的发展历程中,新的技术带来了新的产品及体验方式,而新的商业竞争重新构建的市场秩序,也成为整个家电市场在2016年的重点看点。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随着不断的市场洗牌和重组现象,2017年的家电市场还有望迎来全新的竞争态势,同时在基于更先进的信息技术面前,2017年的家电市场也有望在体验、革新、再创造方面给用户和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