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健康建筑是绿色建筑更深层次的发展,其概念源于绿色环保,但又具有更深层的含义,它强调建筑如同健康生命体一般拥有自我调节,主动适应工程,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环境的能力;它对生态环境的适应和协调是从静态到动态,从被动到主动发展变化的过程。
近年来,大气污染、水质污染、老龄化严重等环境社会问题日益突出,时刻困扰着人们的生活。人们迫切需要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需要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一个突破口。
2016年10月25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普及健康生活、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建筑舒适性、健康性不断提高的要求”。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在建筑领域如何落地,需要一个抓手。
除此之外,绿色建筑已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日益普及,“四节一环保”概念已深入人心,绿色建筑如何进一步的发展,需要更深层次的探索。
基于行业和社会的迫切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健康建筑应运而生。健康建筑的概念一经提出,便迅速成为行业社会的热点,引起了广泛关注。《健康建筑评价标准》的发布及其标识评价工作的开展,更是实现了健康建筑理念的落地实施。
关于大家较为关注的《健康建筑评价标准》及其标识评价工作的主要问题,本文将一一进行解读。
健康建筑
在解释健康建筑之前,必须先提到“健康”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指一个人身体有没有出现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这就是现代关于健康的较为完整的科学概念。
关于健康建筑理念,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有国外学者开始探索,经过近半个世纪发展研究,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健康建筑评价标准》T/ASC 02-2016中明确定义健康建筑为:“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的环境、设施和服务,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实现健康性能提升的建筑”。
毋庸置疑,健康建筑的发展探索具有重大的意义。从群众角度来看,当前环境社会问题的日益突出,使得健康建筑成为保障人们健康的迫切需求。从国家战略角度来看,健康建筑成为健康中国战略在建筑行业落实的抓手。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健康建筑是绿色建筑更深层次的发展,其概念源于绿色环保,但又具有更深层的含义,它强调建筑如同健康生命体一般拥有自我调节,主动适应工程,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环境的能力;它对生态环境的适应和协调是从静态到动态,从被动到主动发展变化的过程。
《健康建筑评价标准》贯彻落实健康建筑理念,聚焦于建筑使用者的健康需求,关注建筑使用者的健康痛点,从空气清洁、用水安全、环境安静、光照良好等方面,通过客观、公正、独立的第三方认证,科学评价建筑的健康性能,建立可感知、可体验、可测量和可验证的健康建筑评价体系。
健康建筑评价标识
健康建筑评价标识,是指依据健康建筑评价的技术要求,按照《健康建筑标识管理办法》确定的程序和要求,对申请开展评价的建筑进行评价,确认其等级并进行信息性标识的活动。标识包括证书和标志。
开展健康建筑评价的目的在于:(一)满足群众需要。应对目前新出现的一系列环境、社会问题;规范、监督、保障建筑的健康性能;正确引导群众正确的合乎健康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二)支撑国家战略。支撑“健康中国2030”;支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支撑绿色建筑的后续发展。(三)提高行业水准。整合相关产业,打通健康建筑的产业链;引导健康产品性能提升,促进行业技术水平进步;规范行业发展,促进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健康建筑评价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一)体系全面。从人的全面健康为出发点,兼顾三大因素,六大指标,十项专业,构建了全面的健康建筑评价体系。(二)起点较高。以绿色建筑为起点,性能均衡,突出健康,实现了优中选优。(三)指标先进。通过指标创新、学科交叉以及提高要求等手段,保障了评价指标的先进性。(四)方法科学。综合使用现场检测、实验室检测、抽样检查、效果预测、数值模拟、专项计算、专家论证等方法,保障了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五)国情适应。评价紧贴我国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做到指标严格,执行有力,特色鲜明。(六)模式成熟。参照绿色建筑评价的成熟模式,划分不同阶段、专业、层级,程序严谨,保障了评价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公正性。
下面是大家关心的重点,如何申报健康建筑?
健康建筑评价的程序流程
评价对象——健康建筑建立在绿色建筑基础之上,要求申请评价的建筑必须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健康建筑以全装修的民用建筑为评价对象,可以是建筑群、单栋建筑或建筑内区域。
标识类型——评价标识分为两种:“健康建筑设计标识”,以及“健康建筑运行标识”。
设计阶段是健康理念贯彻落实的重要阶段,良好健康建筑设计是良好健康效果的前提条件。设计评价阶段评价重点为:建筑采用的健康技术,采取的健康措施,健康性能的预期指标,以及健康运行管理计划。设计评价阶段评价质量保障措施:①加强施工图设计深度;②规定预测指标采信数据的客观来源;③制定科学可靠的综合类指标计算方法;④提供前期健康指标的第三方检测。
运行评价重点关注健康建筑的运行效果,技术措施落实情况,使用者的满意度等。运行评价阶段评价质量保障措施:①现场检查技术措施落实情况;②抽样检测指标实际参数;③提供相关健康指标的第三方检测;④走访使用者满意度;⑤分年度定期复检。
等级划分——评价标识共划分3个星级,评价分数高于50、60、80分时,分别达到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的要求。
评价流程——项目注册并提交申报材料后,由我中心组织进行形式、技术审查以及健康建筑专家委员会评价,通过后对评价项目进行公示,无异议的项目进行公告,颁发标识。对于各评价、公示环节未通过或存在异议的项目,我中心将提供相应结果告知书,并组织相应环节的再次评价。
申报文件下载——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基于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的成熟平台以及完善的管理规定制度,开展了健康建筑项目认证工作。申报单位可通过城科会绿建中心网站查询健康建筑评价相关资料并咨询相关情况,网址为http://www.chinagb.net/gbrc/。(标准印发前,可依据自评估报告、申报书、提交材料清单等申报文件对项目进行评价,包含详细的条文内容、说明及提交文件要求等)
首批健康建筑评价标识项目诞生
2017年1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国内相关权威机构发布了《健康建筑评价标准》,并启动了第一批健康建筑评价工作。最终,中国石油大厦、杭州朗诗熙华府、中冶北京德贤公馆(8-10号楼)、佛山当代万国府MOMA 4号楼等11个首批健康建筑评价标识项目诞生(详细项目信息见附表)。
(来源: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