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城市治理过程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发掘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的“最先一公里”。数字经济时代,如何挖掘“冰山”下的潜在需求,提升居民居住体验,智慧社区建设破题而来,并且正在书写答卷。
2020年7月2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智慧城市建筑及居住区第1部分:智慧社区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这表明,在我国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以及新基建不断拓展的当下,作为智慧城市重要承载体的智慧社区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此后,各地智慧社区建设加码,各类智慧社区产品不断落地。同时,资本市场早已闻风而动,瞄准社区这一数字化转型重要的线下场景,高瓴资本、红杉中国、腾讯、京东纷纷布局物管企业。
青岛正在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不断集聚耦合的产业生态,让智慧社区生长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9月,青岛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智慧社区、智慧街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2年,智慧社区、智慧街区建设全面推进,全市40%的城市社区建成智慧社区、具备条件的主要城市街区基本建成智慧街区,青岛市智慧社区、智慧街区建设成为山东省样板,在全国达到领先水平。截至目前,在省级智慧城市试点争创工作中,青岛市试点数量列全省第一。
社区是由一个个居民家庭组成的最小社会单元,也是每一个人最为日常的身心归宿和生活场景。通过数字技术改造后的智慧社区,落地效果如何?究竟能为居住在其中的人们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益处和便利?近日记者前往试点小区进行了一番探访。
位于青岛市南区的颐中高山,是一处已经建成使用十余年的封闭式居民小区。今年八月,这里完成智慧安防系统的整体改造并投入使用。对于这四个多月来的居住体验,业主朱先生感慨变化不小。
“我们这个小区比较特殊,虽然是封闭式小区,但是因为小区内有商户、幼儿园等等经营业户,事实上并不能完全实行封闭管理,长期以来进出社会人员较多。”他告诉记者,小区北侧临山,东西两个出入口外都非主干道,当初选择在这里置业,也是基于对未来静谧城市生活的向往。但是随着小区的入住运转,管理上的问题和矛盾也越来越多。其中最令居民们诟病的便是日益不堪重负的停车和借道穿行问题。
“小区虽然不靠主路,但是借由穿行小区,可以进入南北主干道福州北路和银川路。”朱先生说,周围居住小区密集,加之无法真正封闭式管理,每天大量的社会车辆进出小区,不仅造成交通隐患,污染了社区空气,小区内的车位也常常被外来车辆占据,由此引发的居民不满和纠纷时常发生。
“自从上了智慧安防管理系统,明显改观了。”朱先生说,他感觉现在进入小区就一个字,“静”,而这也真正达成了他当初买房的理想。
记者在小区西门看到,车辆出入口有车辆识别设备,车辆进入识别范围内,道闸便会自动抬起放行。如果单从表面上看,似乎与目前普遍的电子计费停车出入口并无不同。那么,这里是如何实现对于进出小区的车辆进行智慧化管理和调流的呢?对此,小区智慧安防系统运营方松立智慧社区(山东)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监王建波给记者解开了谜底。
“我们在软件算法上进行了开发,打造适合本小区的‘互联网+停车’新型停车模式。”王建波说,颐中高山小区由于小区内有经营业户,无法在物理上限制社会车辆进出,但是通过基于对人脸、手机mac地址等身份信息监测分析的人脸识别相机、WIFI嗅探等设备,可以为小区架起一个无形的电子围栏。凡是进入小区的车辆,除已经登记的业主、商户车辆以及长租车位车辆等,均接入市政智慧停车收费系统,进行自动化动态监测管理,除支持ETC外,还可以扫码缴费。而对于进入小区后的车辆,如果停放位置不当,比如占据了消防通道等,识别设备也会动态监测并自动报警,便于管理人员及时精准的接收信息,进行现场驱离干预等管理工作。
社会车辆驶离小区时扫码缴费
当然,智慧收费停车以及车辆信息识别或许可以解决外来车辆在小区乱停乱放的问题,但却并非阻断借道穿行车辆的最佳方案。不过,这对于智慧社区的缔造者们来说,也并非难事。
“我们通过前期勘测发现,东门是穿行车辆的主要入口。所以后期建设过程种,通过算法设置,东门只出不进。”王建波说,通过硬件设备以及算法的“双剑合璧”,小区车辆管理完全实现自动化,排除了人为管理可能产生的漏洞。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台大数据也给出了与业主体验改善相同的结果,“单就小区的智慧交通管理方面来说,系统启用之前监测的日均车流总量为5000辆左右,目前已经下降至一半。”
65岁居民“刷脸”进门玩得溜
除了小区车辆痛点得以疏解,探访中记者发现,现阶段智慧社区更多时候是在以一种“无感”的方式影响着居民。
“现在回家不用带门禁卡,刷脸就能开门,很方便。”探访当天,65岁的居民王先生外出购物回家,提着一大包东西的他,走到小区人行通道门前,熟练的将脸凑近人脸识别门禁显示屏,大门随即自动打开。“以前得用门禁卡,手里有东西的时候很不方便。”王先生告诉记者,对于像自己一样的老年群体来说,以前对于智慧社区、人工智能等等新词汇没有具象的感受,但是自从小区进行了智慧化改造后,他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真是想不到,通过这些先进科技,以前大家普遍不满的一些社区居住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过的舒心多了”。
跟王先生一样感觉舒心的,还有社区安保人员。“以前小区外来车辆多,乱停乱放,不好管理,我们每天忙着登记、巡查,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居民埋怨我们不尽心,我们自己也是很委屈。”安保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有了高科技,小区的人员车辆都实现了自动识别,极大的减轻了他们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工作热情也更高了。“现在刷脸进门,陌生人员一律实名登记,并且有人脸识别系统双保险,管理效率和效果都上来了”。
人口普查“快又准”
“智慧社区就是要给业主们解决问题,满足需求。”在王建波看来,对于智慧社区来说,技术产品以一种“无感”的方式进入居民生活,为社区管理“提效减负”,为居民减少居住麻烦和纠纷,正是产品生命力的证明。
“目前智慧社区在安防系统的建设方面已经较为成熟,而通过整合服务资源、数据资源,联通居民诉求、联通政务服务、联通公共服务、联通社会化服务,智慧社区的更多‘玩法’将不断落地更新。”
例如,在今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智慧社区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颐中高山小区总户数1280户,常住人口超过4000人,在周边来说算是比较大型的小区,而且部分楼座房屋租赁情况较多,流动人口多。对于此类小区,过去没有信息平台,工作人员依靠人工采集,数据误差比较大。”天山社区居委会主任张果清告诉记者,在开展“智慧社区”建设之后,依托科技信息化手段,准确的数据得以采集,为今年及以后的人口普查提供了便利,“相比同社区的其他小区,颐中高山在今年的人口普查中,相关普查环节工作进度均提速3至5天完成。”
高空抛物精准“溯源” 说个“热词”就能报警
事实上,正如王建波所说,智慧社区场景下,围绕着城市治理和居民需求,各类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服务和产品将使得场景内涵不断丰富。
在颐中高山小区,针对于高空抛物、景观水池等居民生活风险点,都已经进行了有效的智慧化防控。例如,针对小区曾经多次发生高空抛物不文明行为,居民意见较大的问题,对热点楼座布设防高抛系统;而在小区内的景观池塘公共休闲区域,则安装有音频识别报警设备、一键报警立柱等,通过热点关键词识别,直接与公安系统联网,确保小区发生险情或治安事件时,现场视听信源可以第一时间畅达警方,辅助远程接警,及时出警。
音频识别报警区域
记者在现场看到,小区北侧楼座为15个单元组成的高层居民楼,楼层在18层左右,底层部分开设有商铺。在楼座对面的绿化带区域,安装有三套搭载了高空抛物智能监测系统的立杆,立杆顶部装有防高抛相机。“这个楼座是我们小区最大的一个单体楼座,居住人口也最多。我记得以前这个区域发生过好几次高空抛物,没有伤到人但是造成过楼下财物的损失,因为楼层高,不好确定责任人。”朱先生告诉记者,自从布设高空抛物智能监测系统后,再未发生过一起高空抛物事件,“震慑效果很明显”。
高空抛物智能监测系统
“高空抛物摄像机可以对整个楼座实现全覆盖,通过将高空抛物智能检测算法部署在相机端,对抛物轨迹还原刻画,精准锁定抛物窗口,同时保留抛物的图片、视频证据。这套系统可以同时通过平台进行声音报警,提示值班人员及时处置。”松立集团品牌推广部总监崔道安介绍。
对于智慧社区、街区的规划建设重点任务,《意见》中还提出,建立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发展社区门诊在线服务和基层社区远程医疗服务。通过智能终端为居家老人提供远程看护、紧急支援等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保姆、保洁等家政服务在线预约业务,推动家政服务咨询、投诉等业务接入统一服务热线。发展智慧餐饮、自动化配送、无人驾驶、智能导引、智能共享设施等特色服务,不断提升市民生活体验,增强信息化带来的获得感。
记者观察各路玩家扎堆行业蓝海 如何“自我造血”仍待检验
值得一提的是,智慧社区的搭建中,强化数据安全,做到信息“脱敏”,也获得了政策面的同步关注。
《意见》明确要求,加大数据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社区居民、社区工作者的信息安全意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在推进数据交换共享、增强数据服务的同时,强化数据安全管理、严格数据保护程序,确保数据和系统安全,防止个人信息和工作信息泄露,切实保护居民隐私。
记者在颐中高山小区走访时看到,人脸识别相机、高抛摄像机、一键报警立杆等相关设备监测区域都有明显标识,提示“您已进入监控区域”。崔道安告诉记者,以防高抛摄像机为例,配备有感应系统,只有在感应到抛物险情发生时才会开启,考虑到充分保护居民隐私,平时摄像头是休眠状态。此外,所有居民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及音视频资料数据均部署在警方平台,包括物业在内的任何第三方都无法获取。
“现阶段的智慧小区,应该叫做智慧安防小区更恰切一些。”有业内人士认为,总体来看,大部分智慧社区的建设还处于刚起步阶段,机器视觉只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点。与此同时,对于居民来说,现阶段智慧社区运营维护中,仍然存在“买家秀”与“卖家秀”般的现实落差。在社交平台上,针对于“智慧社区”的讨论话题中,不少网友表示“这就是以后的发展趋势”“智能小区安全应该更好了”,但也有网友担忧“就怕是个噱头,服务跟质量跟不上”。
不过,毋庸置疑的是,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场景,已经成为企业竞相投身布局的蓝海。据媒体报道,仅老旧小区改造方面,到2019年年底的数据,全国的居住小区大概在55万个左右,其中在建设成为智慧社区,或者已经是智慧社区的居住小区数量远远不够,目前只有5%不到。而“智慧化改造”作为老旧小区“提升类”改造的一部分,被认为可以丰富社区服务供给、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立足小区及周边实际条件积极推进的内容,在不少发达地区和城市,作为了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内容。
与此同时,大量云计算等网络硬件服务提供商开始进入这一行业,其中不乏巨头。2019年7月,京东数科与物业巨头彩生活合作,提出共建社区的能力、技术、数据中台。今年4月,金山云AIoT推出了无接触式智慧社区解决方案。此外,智慧社区也成为一些房地产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12月1日,实地集团在北京发布首个OTA智能社区。
以视听监控产品起家的青岛本土企业松立控股集团,其智慧停车项目“慧停车”自2015年研制成功,短短五年间已经先后落地北京、贵阳、青岛、上海、郑州、兰州、淄博、泉州、惠州等20多座城市,成功跻身智慧停车行业领跑梯队,公司也被列入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库入库企业。有了视听监控在智慧停车板块的成功应用,以智慧社区安防为入口,2020年8月,松立控股集团全资持股的松立智慧社区(山东)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产品生态正式扩展至智慧社区项目。截至目前,松立集团承担了市南区颐中高山、天福苑、辛家庄铁路小区的 “智慧社区”试点工作。
事实上,有了好的应用场景,如何通过运维实现盈利,完成向“自我造血”的经营闭环进化,获取长期的发展收益,仍然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王建波坦言,就目前的几个试点改造项目而言,仍然是政府买单的模式,相比于改造资金,通过智慧社区的增值服务获取利润,或许才是行业发展的最终目标。而在试点经验逐步完善丰富的基础上,探索后期运营,是他们目前正在做的事情。“下一步我们计划围绕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给社区便利店、夫妻店、家政服务企业等小B端赋能,提供信息服务,增加订单数量,实现薄利销,让居民享受到质优价廉的服务。通过创新‘政府引导+专业化运营+市场化运作”的多方共建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建设、运营,减轻政府资金压力,融合多元力量,多方共享市场化运营,促进智慧社区可持续化发展,用数字化服务居民,用数字化改变民生,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社会生活和社会服务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