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城市的良好运行离不开现代化的社区治理体系和机制。面对现代社区中一系列社会服务、物业管理、人身安全和邻里关系问题,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成为建筑、规划和公共管理等领域研究、探讨的焦点。
虽然我国开展智慧社区建设的时间不长,但该项工作却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无论是新建小区还是老旧小区,都计划通过智慧社区建设来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创造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进而提高居民的城市生活品质。一方面,我国各地的居住消费(包括租赁房房租、住房保养维修及管理、水电燃料等)数目和支出比例逐年增长,居民对于住房舒适度的投资意愿也日益增强;另一方面,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存在大量库存,未来还会有很多社区陆续建成,而这些新建社区将会催生巨大的现代化物业管理需求。
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城市才能巩固。去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表示:要为社区赋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的同时,通过改革创新,增强社区工作活力,强化社区职能作用。大力推动智慧化社区建设。在城市差异化发展的基础上,智慧社区要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在政务服务、治安管理、城市管理等方面,引导地产、物业、医疗、商业服务等相关产业创新模式,打造以社区为中心的配套服务生活圈,如社区养老、社区医疗、智慧教育、社区政务、社区购物、社区物流等,让社区居民享受到智慧生活服务的便利,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通过政企合作降本增效,建立统一标准和平台,使社区建设成为政务高效、服务便捷、管理睿智、生活智能、环境宜居的社区生活新业态,同时加速完善智慧生活配套服务,打造真正的互联生活。
全国人大代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提到,基于国家在“新基建”层面的指导,智慧社区的建设应受到广泛关注并提上议程。一方面,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必将成为“新基建”中不可或缺的建设环节;另一方面,智慧社区作为城镇化发展的新战略,也是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创新模式。
近几年来,关于“智慧社区”的讨论很多,可以说,仁智互见。但其中,也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首先,是硬件方面。其一,“智慧社区”的先期建设本身即需要大量资金,即便是由政府全额投资,在投入使用后,其日常运行维护的成本也相当高昂,这些成本又由谁来承担?长此以往,是否能够承担得起?其二,智慧社区的日常管理和运行,是否要由专人负责?社区是否要设置专门的岗位和职数来加以保障?对于社区来说,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其三,过去在做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东西都不太好用,用户安全也是。现在公众对这个隐私的认知越来越严格,大家都想保护自己的隐私。那么社区居民的有关数据保存在哪里?安全性如何?其隐私又如何得以保证不被泄露和买卖?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智慧社区”要想真正落地和普及,恐会遭遇相当困难、阻力和隐患、担忧。
其次,就严格意义而言,倘若只有硬件、没有“软件”,所谓的“智慧社区”,充其量,也就只能算是“智能社区”。而这里的“软件”,指的就是高效和优质的管理与服务。硬件是基础、是前提,但硬件只是提供了更为迅捷的方式和便利的手段,如果管理与服务跟不上,那么再好的硬件也只是摆设。实际上,智能设备在社区的应用,意味着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升级。智能设备是社区管理与服务新的载体,一方面极大地拓展了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内容、丰富了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渠道和形式,另一方面也对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即时性、系统性、联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社区能够提供与以往相比更加高质量和高水平的管理与服务。但如果仅仅只是有智能设备,管理和服务却并未得到相应地提质增效,那只不过是换了个“马甲”、“旧酒装新瓶”而已。可惜的是,现有关于“智慧社区”的讨论和研究,却似乎并未将重点聚焦于此。优质的智能设备+与之相匹配的优质管理与服务,才是“智慧社区”的真正内涵和应有之义,否则,就只能称为“智能社区”而非“智慧社区”。
再次,纵观现有关于智慧社区的讨论和研究,大多或是从政府管理和社区治理视角、或是从智能设备提供方视角,却少有从社区居民及其实际生活需求视角出发来谈的。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因为它至少有悖于两个原则:一方面,社区运行的本质是以社区居民为中心、为社区居民服务的,而非为了“智慧”而“智慧”,否则,就是新的形式主义。“智慧”本身不是目的,而是途径,其根本目标和指向是为了社区居民能够更安全、更便捷、更幸福地生活。
社区发展必须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脱离了社区居民视角,忽视其对于安全、便捷和幸福的理解,无异于刻舟求剑、缘木求鱼。另一方面,“智慧社区”的建设不能脱离因地制宜原则、不能脱离社区居民的实际生活需求,必须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广泛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和建议,经过科学设计、严格论证、稳妥施行,才能将“智慧社区”建设与充分满足社区居民实际需要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契合实际、有针对性,也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文章整理自社工观察、中地数码、原子智库等